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信息量很大!刚刚,上海最新通报,3例死亡病例详情!瑞幸杀疯了,两杯咖啡只要2块钱,紧急道歉!

2022-04-18 12:26:51 来源:中国基金报

来看看今天的上海新闻发布会说了啥。

4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疫情防控工作消杀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医师田靓介绍情况。

上海通报3例死亡病例详情:

均为高龄未接种疫苗,死因由基础病导致。

吴乾渝介绍,截至4月17日24时,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有16例。4月17日,新增死亡病例3例。均为高龄,同时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后遗症等严重的基础疾病,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入院后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上海市通报各区近三日疫情趋势

浦东、松江、青浦持续下降,普陀、静安有反弹

上海近三日疫情情况:

浦东新区、松江区和青浦区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闵行区、徐汇区、黄浦区、宝山区、杨浦区、虹口区、长宁区、嘉定区疫情总体处于平台波动状态;普陀区和静安区疫情有所反弹;奉贤区、金山区和崇明区疫情持续低位,基本趋稳。

上海累计排查在沪密接者353427人 均已落实管控

截至4月18日9时,上海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353427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94598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上海:昨日本土病例出院733例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9473例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733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9473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

上海市卫健委强调,这些出院出舱人员,在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连续2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他们是完全符合出院和出舱标准,可以回归居住地的。属地社区一定要做好接返工作,社区居民要相互关爱,更不允许自行设置返回条件,不得阻拦。

上海市卫健委:封控区今起到21日,每天1次核酸检测

从4月15日开始,很多小区都在连续进行检测,请问具体怎么安排?

吴乾渝:根据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从15日开始对封控区、管控区内所有人员进行“抗原+核酸”组合检测筛查,对防范区内所有人员进行抗原检测筛查。

我把后面几天的安排再介绍一下:封控区内,今天起到21日,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4月15日前5天内有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宅),上门采样;5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宅),错峰下楼采样。对管控区内所有人员,18日、19日、21日各进行1次抗原检测;20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错峰下楼采样。对防范区内所有人员,7天进行2次抗原检测,这几天我们已做过一次,21日再做1次。

上海:进一步完善涉阳楼栋消杀流程

公共环境消杀专项行动已开展了一段时间,目前进展如何?针对市民反映的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出现的消杀不及时等问题,请问怎么解决?

金晨:3月底我们启动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各区、各条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积极参与到专项行动中,半个多月以来,全市共出动680万人次,对包括建筑工地、农贸市场、交通枢纽、学校、还有垃圾厢房、公共厕所等共计5万多处场所和设施开展了预防性消毒。

最近,根据要求我们继续打响“环境消杀预防战”,再度启动为期半个月的环境消杀突击行动。这次突击行动采取聚焦重点和全面覆盖相结合,主要聚焦三大任务,分别是涉阳楼栋消杀全覆盖、城市公共环境大冲洗、持续开展十大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杀。

这里,我重点回应一下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市民反映的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消杀不及时的问题。这些涉阳楼栋量大面广,虽然这段时间我们的专业队伍、物业队伍、社区队伍都在努力开展工作,但仍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为此,在这次涉阳楼栋消杀全覆盖行动中,各区和街镇都组建了消杀工作队,针对这些楼栋内的公共环境消杀进行重点攻坚。

我们了解到,这些队伍中有专业人员,也有许多志愿者。为了提高这些队伍的操作能力,我们制作了《社区阳性楼栋消毒现场操作要点》短视频,编制了简单易懂的现场操作简明提示,对这些队伍进行技能培训。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涉阳楼栋消杀流程,发现阳性感染者后,由街镇消杀队伍及时按照技术规范针对楼栋公共区域开展重点消毒。阳性感染者转运后,由专业队伍开展终末消杀。终末消毒结束后,环境基本恢复安全,由物业服务企业恢复每日对楼栋的一般性预防性消毒,保持楼栋清洁卫生。

瑞幸咖啡道歉信:紧急取消异常订单

考虑做补偿

不少网友发现,瑞幸在饿了么开启了“杀疯”模式,两杯咖啡用完红包只要3-4块。刚刚,瑞幸官方发文称,“由于饿了么后台价格配置问题,导致瑞幸椰云套餐价格短时内出现错误”、“现已紧急取消了饿了么平台异常订单......将考虑做用户补偿并另行通知。”

瑞幸这波短暂的羊毛大家都薅了吗?

标签: 隔离医学观察 基础疾病 专业队伍 检测结果 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