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马嘉昕
春节之际往往是银行、理财公司乘势推出春节专属理财的最佳节点,然而在净值化转型的浪潮下,此类产品也难觅踪影。近期,据记者对银行网点走访观察,普遍未在大厅处设有相关产品的宣传介绍。市场预计,随着净值化转型逐渐深入,节日专属理财将越发冷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节专属理财难觅踪迹
1月20日,据本报记者查询中国理财网数据发现,春节专属、新春专享理财产品合计25只,其中在售的仅有3只,均来自于宁银理财;存续有11只,分别来自于宁银理财、民银理财、农银理财,以及新疆银行。产品类型均为开放式、或封闭式净值型,风险等级为R2。
从线下银行网点端来看,春节专属理财产品颇为冷清。据观察注意,不同于早几年银行网点每逢节假日喜欢在大厅的宣传看板处推广有节日专属理财行为,今年此现象可谓难觅踪迹。
“即便有银行推出相关产品,基本上大概率也是噱头。”在多位银行从业人员看来,自从理财产品步入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的收益随着市场波动,并且银行也无法承诺保本保息,在此背景下,即便是有银行推出了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对消费者而言也难言吸引力。
据了解,类似春节专属理财等相关节日主题理财的盛行时期,主要为银行早几年承诺“保本保息”以固收类理财为主的销售时期。那时,每逢节假日,银行会限量推出一些期限以中短期为主、业绩比较基准略高于同期发售的同类理财产品的特供系列产品,用于吸引招揽客户。
在当时,由于相对产品额度有限,且收益可观,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甚至一单难求。银行从业人员表示,“净值化转型后,现在消费者也很少会主动询问此产品,银行也很少再推出。”
节日专属理财黄金期远去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当前,理财产品已经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今后节假日特供理财产品预计会逐渐减少,银行推销此类产品的难度也会有所加大。
“对于春节前如何做好理规划财,投资者要关注各类产品的起息点,除去存款类产品之外,其他投资理财产品一般在节假日期间无法购买或是不起息。”刘银平指出,货币基金、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短债基金等活期产品需要在1月19日交易时段结束之前购买,才能享受到春节长假期间的收益,投资者要提前做好理财规划,防止资金站岗。
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以后,银行理财都是净值型产品,其收益会根据市场变化而波动。“尽管在个别产品中,春节专属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可能会相对更高一点,
但受去年两次“破净潮”的影响,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的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而春节“特供”理财产品的收益与平时发行的理财产品并无太大差别。”
孙圣钦表示,在全面净值化时代开启后,银行理财无法再用“保本”作为获取市场资金的“护甲”。后续该如何重新让投资者“青睐有加”,也是银行理财业务转型面临的重要课题。
他建议,理财机构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投资研究体系建设,引进和培养更专业的投研人才,做好产品风险控制,降低理财净值波动;另外,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开发新的理财产品。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