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特斯拉、比亚迪竞相推动的一体化底盘技术,宁德时代也“玩上了”。
宁德时代官微1月10日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时代智能与造车新势力之一哪吒汽车在上海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在CIIC(CATL Integrated Intelligent Chassis)一体化智能底盘项目上开展合作,而首款搭载CIIC的车型最快将于2024年底面世。
(资料图)
CIIC实际上是CTC(Cell to Chassis)底盘一体化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延伸,该技术尽可能多的将电动汽车零部件集成于底盘之上,而搭载这一技术的车型将获得更高的毛利率和续航里程。在业内看来,宁德时代也将进一步将手伸至下游造车环节,从而获得更多话语权。同时,不少相关供应商则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底盘高度集成零部件
宁德时代此次介绍,CIIC是以电池/电驱为核心、通过CTC技术实现高度集成的电动底盘。此次深化合作,将加快宁德时代CTC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应用,推进全面电动化发展。宁德时代方面透露,首款搭载CIIC的车型最快将于2024年底面世。
在当前电池材料的创新及新材料落地应用趋缓,在电池能量密度难以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CTC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既可以增加单车电池包能量密度,还能减轻汽车重量,以达到增加里程的效果。
CTC技术为何物?其从本质上讲,就是将电池包上壳体和车身下地板合二为一。在业内看来,就是一种集成度更高的技术,类似手机行业的“电池手机一体化”。
实际上,在去年10月30日,宁德时代曾于“越南版特斯拉”VinFast签订全球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也将在CIIC(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等项目上开展合作,帮助VinFast快速打开全球市场。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CIIC实际上是CTC技术的一种延伸,不仅将动力电池集成在车辆底盘上,更是将尽可能多的零部件,甚至三电模块等都集成在底盘上,让底盘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区。
该分析师进一步解释,CIIC通过预留的电气和车体接口,就能实现上下车体分离解耦,进而使上车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通过这种技术,最终达到底盘不用动、车壳随便换的效果。”
据了解,近期宁德时代已经公布了一项专利技术。该名称为“底盘、车辆、制备车辆的设备及制备车辆的方法”。该专利显示,对于用户不同的驾驶场景的需求,可更换不同长度的车身到底盘上,满足驾驶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特斯拉、比亚迪已“上桌”
实际上,宁德时代并非第一批次玩家。在这家锂电池龙头身前,已经站着特斯拉与比亚迪了。
早在2020年9月,特斯拉发布了与新电芯配套的CTC技术。而在去年3月,采用CTC技术的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正式开放。特斯拉成为全球首家量产CTC技术的车企。其直接将电芯安装于车身上,配合一体化压铸技术,可以减少370个零部件,车重减轻10%、电池成本降低7%、续航里程增加14%。
在去年5月20日,比亚迪也发布了自己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底盘进一步合二为一,从原来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成整车的“三明治”结构。目前首款车型海豹已经上市。
申港证券一份研报认为,总体来看,采用CTC技术利大于弊,有助于车企降本增效。其一,取消了电池包部分或全部外壳,能够有效减少用料,因此达到了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其二,在装配方面,采用CTC技术的车型不必提前组装电池包,而是直接将电芯装至底盘即可,使得装配工序得到缩短,将减少人力成本;其三是采用CTC技术的车型,空间利用率也将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布置更多的电芯。
不过,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该机构分析,取消传统电池包后,包裹电芯的电池托盘或电池盖板将与底盘组成新的“电池包”,且这一“电池包” 须满足和传统电池包相同的隔绝能力,因此,CTC技术也势必会对耦合处的密封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整车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在市场看来,这些弊端难以挡住降本诱惑,降本将成为2023年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主题。因此,业内预计,更高的毛利率和续航里程将会吸引更多车企加入“CTC 量产大军”。机构预计,掌握底盘零部件设计和集成的供应商也将有机会参与CTC研发。CTC技术对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具备技术优势的热管理供应商将受益。
料推升电池厂商话语权
电池厂与整车厂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值得注意。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宁德时代以165.8GWh的装机量位列第一,市占率高达37.1%。这也造就了宁德时代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地位。
从其财报来看,截止今年9月末宁德时代合同负债达历史新高的209.2亿元,同比增长了58.52%。从预收款规模变化看,宁德时代对下游新能源车企拥有很强的话语权,且话语权仍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光大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头部企业率先推出CTC/CTB技术方案,下游整车厂与之配合粘性也将越高,同时随着采取该方案的整车竞争力提高,有望带动相应电池厂商份额进一步提升。
也就是说,随着CTC/CTB技术方案有望逐渐成为“主流”,而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电池厂商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将会更强。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