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理财 >

基民图鉴|《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发布

2022-04-21 16:28:16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公募基金搭乘“高速列车”,大量新基民慕名而来,但当面对“买基金赚钱么”的问题时,很多人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基金的好收益≠基民的好收益”?

这背后的原因,是偏见盲点、情绪波动等造成的行为偏差。行为偏差的纠正,首先来自于对自我的深刻理性剖析。实际上,什么人在买基金,人们以为的,和事实真相差甚远。

如何了解大众投资者的真实画像?!

如何探知基金投资世界的真相?!

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投资者知识陪伴?!

合信岛通过公众媒体、基金公司等渠道合理调研采集样本,通过大量样本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形成《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全方位解释基民的投资行为。而前文图中的“投资真相”,都是报告揭示的“冰山一角”。

我们希望基民看完调查报告,都能够找到获得好收益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基金行业在产品设计、宣传销售、客户陪伴以及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基民冲破“怪圈”,更好地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投资,不只关乎盈亏计算,还关乎情绪。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投资大概率是一件痛苦的事。让投资更“云淡风轻”,了解大众投资群体,了解自己,是重要的一步。希望《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对于您的投资实践或有借鉴。本次调查报告分为三大部分:基金投资行为观察,细数“养基”名场面;“养基”学习行为大赏;基金投教启示录:未来需要如何改进?

01

基金投资行为观察,细数“养基”名场面

除了起起伏伏的市场,同样值得研究的,是不同人群的投资行为。

《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全方位揭示投资者的“养基”名场面。这些数据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也或给我们的投资带来启发。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投资账户超过6亿,背后的基民已达1亿人!(数据来源:CCTV2经济信息联播2022年3月24日报道)

那么,买基金的人群中,到底哪些是主力?

Q第一轮演练:男性多,还是女性多?

男性。在本调查中,所选取的样本群体普遍具有基金投资经验,近7成为男性。

Q第二轮演练:养基年龄段,哪个最多?

中青年。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年龄段为30-40岁,其次为30岁以下,60岁以上被调查对象很少,仅275名。

Q第三轮演练:养基学历,哪个阶段多?

高学历。超过7成具有本科及以上高学历,高学历中以40岁以下群体居多。综上可以得知,中青年高知男性群体是基金投资的主力军。

投资人群的年龄层,跨度很大。如果养基是夏日的下午茶,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那么喝什么茶?配什么甜点?用什么餐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Q第1杯茶:年龄越大,越保守?

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类型基金呈现出不同偏好。

40岁以下的投资群体中,风险越低的基金产品占比越大,占比最大的为货币基金,其次是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40岁以上投资者群体中,风险越高的基金产品占比越大,占比最高的为股票型基金,其次为债券型基金,占比最小的是货币基金。

各年龄层采用固收+配置策略的投资者均只有2成左右。

Q第2杯茶:买涨买跌,谁更青睐?

年轻者乐于“买涨”,年长者喜欢“买跌”。

选择在基金持续赚钱时加仓的投资者中, 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多,占比超过40%;而选择在基金回调时加仓的投资者中,40岁以上群体接近半数。

年龄越大,参与定投的人越多。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都喜欢自己分析判断,做出购买决策。

养基的过程,就像一辆开向终点的巴士,每经过一个站点,总是有人想上车,有人想下车。

什么时候卖出?什么时候加仓?影响我们的决策的,可能是市场的涨跌,也可能是旁人的观点。

养基换乘巴士站,看看大家的选择!

Q下车攻略:基金亏了,就卖出?

投资者做出卖出决策的原因很复杂,同一名投资者可能会在多种场景触发下做出卖出基金的决策。不过,止盈是卖出基金最主要的原因,超过半数的投资者会在基金收益达到理想值时卖出基金。

Q上车攻略:基金赚了,就加仓?

基金投资者会因为多种因素选择加仓基金。

超过50%的调查对象会综合考虑网上和网下的多重观点,分析判断后作出加仓的决策;36%的调查对象会听取亲朋好友的加仓建议;32%的调查对象会在基金持续赚钱时进行加仓。

有趣的是,没买过基金的调查对象中,近56%观点认为应该在基金持续赚钱时加仓。而有过基金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不论投资经验长短),都倾向于综合考虑各方观点再加仓。

人们的印象中,男性有更强的掌控欲,对金融、经济等比较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和研究投资。

但巴菲特也曾说过,“女性天生是很好的投资者”,这大概是因为她们心思细腻、注重安全边际、韧劲十足。

那么在本次调研中,男性/女性在基金投资领域,呈现出哪些有趣的差别呢?

男/女养基大擂台,马上揭晓!

QRound 1 经济大权,由谁掌握?

谁应该掌握家庭理财大权?男性、女性各执一词。男性投资者倾向于认为男性更合适理财,女性投资者则认为女性应该掌管财政大权。近1/4的投资者认为男女账户应该独立,各自理财。

QRound 2 养基经验,谁更老道?

很多人认为男性养基经验应该更长,但调研结果恰恰相反。只有一年以内基金投资经验的“新基民”,男性占比大于女性;具备一年以上的基金投资经验的“老基民”,女性占比大于男性。

QRound 3 养基数量,谁更克制?

女性在基金持有数量上相对男性更克制,这与人们的印象基本相符。女性在持有少于5只基金的人数占比上多余男性,除此之外,在其他持有数量比例上均少于男性。

养基的旅途中,时间是非常神奇的存在。

你是否还记得当初刚刚入市的那个“少年”?历经岁月变迁、行情转换,你又悄悄发生了哪些转变?

Q磨坊第一转 养基越久,风格越稳?

持有一只基金时间越长,风险偏好呈现递增的趋势。

在持有一只基金三个月内的调查对象中,偏好买货币基金的人群占比最大;而将持有时间增加到一年以上后,偏好买股票型基金的人数占比最大,达到65.6%。

不过,持有时间越长,采取固收+配置型策略的人数占比也会增加。

Q磨坊第二转经验越厚,主意越大?

基金投资的时间越长,越少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而更多倾向于自己分析判断各路观点再做决策。

Q磨坊第三转 时间越长,越爱定投?

随着基金投资经验的增长,定投买基的占比会有所提升。

三个月以内的投资者定投占比只有7.3%,三年以上的投资者定投占比升至22.6%,但整体而言,定投买基金的投资者占比仍然非常少。

02

“养基”学习行为大赏

随着公募基金的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基民”大军。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想“养基”,有没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

当然,有必要!那么目前基金投资者的学习现状如何?

基金投资者会倾向从多种渠道上获取基金投资知识。

那么,短视频和直播是最受欢迎的学习渠道吗?调研的答案是“否定”。

具体看,使用“基金销售平台资讯”的调查对象占比最大,达到56%;其次是“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图文服务平台”,占比为46.6%;从“各类短视频平台”获取基金投资知识的人数占比为37.7%。

同时,仍有34.6%的调查对象从“各类专业投资书籍”中获取基金投资知识;从“理财直播”中学习基金投资知识的人数占比为19.4%。

调研显示,基金投资者期望提高多项理财技能,其中,最受欢迎的两项技能分别是:第一,挑选合适的产品;第二,挑选合适的基金经理。

紧随其后的为“如何对基金止盈止损”,占调查对象人数的39.6%。其他技能需求依次为“如何减少亏损顺利解套”、“如何做好资产配置”等。

基金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困扰。

最大的困惑是“基金表现差是否该换仓”,有57.6%的调查对象认同了这一困惑;“市场波动大、净值波动大”位居困扰因素第二位,认同人数占比41.9%。

有近35%的调查对象认为“建仓成本高盈利一般”,以及“找不到银行理财的基金替代”两大因素困扰着他们。有13%的投资者会因为“持有基金数量太多不知如何精简”而烦恼。

基金资讯的分类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基金投资者最关心的三类资讯依次为:

①账户管理类:与账户相关的浮盈浮亏、持仓结构、资产配置、投资建议等;

②产品动态类:与产品相关的调仓分析、基金经理观点、运作报告等;

③市场动态类:与市场相关的投资策略、市场研判、热点解读等。

持有基金时间长度不同的投资者对资讯的关注重点也不一样。基金持有时间低于三个月的投资者更加关注产品动态类的信息;而基金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者则对各类信息的关注度更加均衡。

调研显示,投资者认为当前的投资知识陪伴服务有多方面的改进空间。

53%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接触到的投资知识“缺乏系统性,学到的都是碎片化知识”;其次认为“形式不够寓教于乐,让人望而生畏”;再者“投资名词术语有点高深,很多听不懂”。

同时“广告植入,缺乏中立性”也是当前的改进点。

03

基金投教启示录

哪道是能提升投资水平的菜?

投资者教育主体中,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主力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新形势,投教工作应该顺应新变化,多做新尝试。但,到底怎么“尝试”呢?

基于广泛的数据调研和深入分析,《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准备了四道“解题菜品”,各位看官不妨先来“尝尝鲜”!

黄豆营养丰富,但只有通过充分加工,比如改头换面成为“豆腐”,这些营养物质才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基金投教也是如此,基金投资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对普通投资者存在一定门槛,如果提供的知识陪伴内容都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需要一定的金融知识基础才能理解,就会让想要学习的投资者感觉“难以吸收”,望而生畏,失去兴趣。

目前很多投资机构提供的虽然传播的内容具有较高价值,但因为形式比较严肃,内容比较专业而造成传播度,接受度不理想。基于此,从效果出发,金融机构需要改进投资知识传播的方式,完成两个转变:

??角色转变

金融机构需要在投资知识服务中转变角色,由“卖”转“买”,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和理解其学习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通俗易懂的投资知识内容。

??方式转变

采取生动活动的传播方式,增加和投资者的沟通,由“单项传递”转变为“双向互动”,使投资者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谈及“极为常见而争议颇深的一种菜”,香菜必在榜单之上。有人喜欢它,有人排斥它。对于某一种食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接受度,对于投教知识也是对此。

不同阶段的基金投资者处在对基金投资不同的认知水平上,比如:

?? 入门级的投资者——可能需要科普级的投资知识

??经历丰富的投资者——可能需要专业的投研观点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数量都是巨大的,而投资知识供给的错配,也会让投资者吸取不到有用的知识养分,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公募基金行业各金融机构应对自身的客户群体充分调研,提供与客户群体相匹配的投资知识服务,真正帮助客户解决投资过程中的知识匮乏痛点,使他们受教于投资学习,并受益于投资学习。

有时候,人们能够接受某一种食物,并不是因为它的好味道,而是因为人们接受了某一种生活理念。比如崇尚健康绿色饮食的人,对轻食沙拉会有更多偏爱。

投资领域也是如此,投资者想要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很重要。但在本调查中,仍有大量的投资者采用错误的投资理念指导投资。近几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实也进一步说明,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基金投资获取收益的首要基础。

而通过调查,目前投资者接触到的很多信息都带有浓厚的营销色彩,偏重推销产品,而忽视传递投资理念。公募基金行业各机构共同构成了公募行业整体,只有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才能使投资者正确投资、长期投资,才能促使公募行业迎来更蓬勃的发展。

水煮鱼片、椒盐鱼骨、鱼头豆腐汤,根据一条鱼不同部位的特点,可以制作具有不同风味的菜肴,有头有尾,绝不浪费。反观当前金融机构的投资者教育,却常常是“没头没尾”。

当前基金销售行业仍然面临重销售、轻服务的痛点,很多投资者知道如何买基金的操作,但不知道如何“买卖”基金:何时买入、何时卖出。而且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买入与自身风险等级不相符的产品,造成较差的投资体验。

投资者只有选择了适合自身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并且懂得如何买、如何卖才有可能获得对应的基金投资收益,才有可能成为基金的长期投资者,公募基金行业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金融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的行业,基金产品的完成销售不是服务的终止,而是服务的开始。

各金融机构应当扩大基金投资知识服务的维度,让投教服务贯穿投资者的投资前、投资时、投资后——

?投资前:提供合适的投资知识帮助投资者认清风险,挑选匹配自身风险特征的基金。

? 投资时:帮助投资者申购认购基金。

? 投资后:提供相应的知识陪伴服务,在市场变化的时候为投资者提供理性的建议。

本文数据来源:合信岛《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创金合信基金于2021年建立了专门的互联网投教基地——“合信岛”,致力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投资者认知水平、提升国民理财素养,倡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目前“合信岛”已建设成为集特色投教课程、沉浸式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学习型投资者知识共享平台。各大平台搜索合信岛,了解更多基金投资知识。

想要获取完整版

《2021年基金投资者投资知识陪伴需求白皮书》

点击上方图片或阅读原文,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标签: 基金投资 公募基金 金融机构 投资者教育